构造边缘构件范围:高层按《高规》图7.2.16,多层可按《抗规》图6.4.5-1
构造边缘构件配筋:《高规》7.2.16
例:三级抗震,其他部位,计算图如A所示。
3(计算配筋)表示的是该墙肢两端配筋每端配筋面积为300,即GBZ01①配筋面积大于300,查表7.2.16知最小配筋面积=0.005Ac=200×400×0.005=400<4C12,故取配筋4C12如上图所示。
《高规》7.2.16-3箍筋,拉筋沿水平方向的肢距不宜>300mm,不应>竖向钢筋直径的2倍,故400中间设置拉筋,形成三肢箍,中间纵筋取2C12,在满足最小配筋面积的情况下可取2C10,但直径不宜小于10,不宜大于墙厚的1/10。详见《高规》7.2.18及《抗规》6.4.4。
小墙肢出现计算配筋GBZ02
该短墙肢处计算配筋为6,①②两端钢筋配筋面积均需>600,故取4C14,又因长墙肢处计算配筋为3故整个GBZ02竖向筋面积需>6+6+3=1500mm²。
补充:《抗规》6.4.6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,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;矩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300mm时,尚宜全高加密箍筋。
按柱设计时将钢筋配置在短墙肢长度方向两侧,每侧①②配筋面积均需大于600mm²。墙厚<300,还应全高加密箍筋取,加密区取C8@100 ,其余同构造边缘配筋。
H1.0(水平筋计算配值)
H1.0:水平分布筋间距200的情况下,200范围内水平筋的总面积。
例:墙厚200,间距200,H1.0
H1.0→As=100mm²,取2C18,As=101。
转换为板钢筋,1m板带宽
1000/200=5,1m内总As=5×100=500mm²。两排钢筋500,一排钢筋500/2=250,取C8@200 。
水平分布筋间距可在PKPM–楼层–设计参数–材料信息中修改。 |